首页 > 诗文 > 李白的诗 > 流夜郎闻酺不预

流夜郎闻酺不预

[唐代]:李白

北阙圣人歌太康,南冠君子窜遐荒。

汉酺闻奏钧天乐,愿得风吹到夜郎。

流夜郎闻酺不预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朝廷的大人们在教颂盛世的太平安康,我一个罪囚却被放逐到遥远荒僻的地方。

闻道朝廷大赦赐酺,奏钧天乐章,多想得到那东风,把这消息吹到夜郎。

注释

夜郎: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。酺:言王德布于天下而聚饮食为酺。预:参与。这里不预是无份的意思。

北阙: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,为大臣等候朝见的地方。此代指朝廷。圣人:指皇帝。太康:太平安康。

南冠君子:此指被郑人俘虏并献到晋国的楚国伶人钟仪。见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。遐荒:远方荒僻之地。

汉酺:汉时之酺,此以汉代唐。钧天乐:天庭仙乐。这里用以指朝廷赐酺时所奏的乐曲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953-954

2、裴 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254-256

流夜郎闻酺不预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(758年)春。至德二年(757年)末,唐肃宗因为唐军收复西京等地而“赐民酺(聚会畅饮)五日”。大赦、赐酺的消息传到南方时,已是次年初,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路上。于是有感而发写了这首《流夜郎闻酺不预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953-954

2、裴 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254-256

流夜郎闻酺不预鉴赏

  这首诗开头以钟仪自况。钟仪被俘为囚,仍然戴南冠,操南音,眷念楚国;李白也是如此,既关心国运,又眷念唐朝,而且他又在南方被拘囚流放,处境与钟仪相近。李白在浔阳狱中写的《万愤词投魏郎中》有句云:南冠君子,呼天而啼“,也是以钟仪自比,可以彼此参照。唐朝国势好转,大赦赐酺,固然使人欢欣鼓舞;但诗人却要远窜遐荒,命运乖舛。“北阙”二句使用了整齐的对偶,一边写朝廷歌舞升平,一边写自己垂老投荒,真是“冠盖满京华,斯人独憔悴”(杜甫《梦李白》),可见诗人的情绪是非常凄凉和悲伤的。

  前二句是写事实,后二句则写希望。李白希望钧天乐这样美妙的乐曲,随着风势远吹到夜郎,使他能够听到。实际上,他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到美妙的音乐,而是渴望大赦的恩泽,自己也能受到沾溉,得以免除远窜遐荒的处分。对于远方暂时不能接触到的事物,李白在诗篇中往往幻想凭借风力来达到目标。比如当他怀念远贬龙标的王昌龄时,就说: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”(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)这首《流夜郎闻酺不预》末二句与之相似,只是他不是要自己的思想感情吹向远方,而是要朝廷的恩泽吹到自己身上来。这些都表现出他善于驰骋想象以表达自己激荡感情的特色。

李白简介

唐代·李白的简介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
...〔 ► 李白的诗(963篇)

猜你喜欢

送姚处士归亳州

唐代刘得仁

白发麻衣破,还谯别弟回。首垂听乐泪,花落待歌杯。
石路寻芝熟,柴门有鹿来。明王下征诏,应就碧峰开。

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

明代罗万杰

阅物一双醒眼,藏身数卷奇书。休言世事蕉鹿,输与神仙蠹鱼。

安稳驿次孙宪副过九盘山韵 其二

江源

肩舆一霎度层冈,思欲振衣心未遑。望阙直穷千里目,思乡欲断九回肠。

谩怜我辈身多病,独喜吾民岁屡穰。此去綦江应不远,淩晨呼仆束轻装。

蝶恋花·尽道今年春较早

宋代韩淲

尽道今年春较早。梅与人情,觉得梅偏好。一树南豅香未老。春风已自生芳草。来自城中犹带晓。行到君家,细雨吹池沼。怅望沙坑须会到。玉溪此意年时少。

齐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阶步歌

两汉佚名

皇皇我后,绍业盛明。涤拂除秽,宇宙载清。允执中和,以莅苍生。

玄化远被,兆世轨形。何以崇德,乃作九成。妍步恂恂,雅曲芬馨。

送李知章下第归河北

宋代晁补之

斗鸡击剑邺王台,万古英雄死不埋。

子去悲歌宜有和,露萤白首亦常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