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西江月·梅花

西江月·梅花

[宋代]:苏轼

玉骨那愁瘴雾,冰姿自有仙风。海仙时遣探芳丛。倒挂绿毛么凤。(么同:幺)

素面翻嫌粉涴,洗妆不褪唇红。高情已逐晓云空。不与梨花同梦。

西江月·梅花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,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,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。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,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。

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,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。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,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。

注释

玉骨:梅花枝干的美称。唐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二:“袁丰居宅后,有六株梅……(丰)叹曰:‘烟姿玉骨,世外佳人,但恨无倾城笑耳。’即使妓秋蟾出比之。”瘴雾:犹瘴气。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。

冰姿:淡雅的姿态。仙风:神仙的风致。

芳丛:丛生的繁花。

绿毛幺凤:岭南的一种珍禽,似鹦鹉。

涴(wò):沾污,弄脏。

唇红:喻红色的梅花。

高情:高隐超然物外之情。

“不与”句:苏轼自注:“诗人王昌龄,梦中作梅花诗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于非.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:237

2、何杰远.苏轼诗词鉴赏:江苏文化出版社,2006年:200-201

西江月·梅花创作背景

 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(1096年)。据《耆旧续闻》、《野客丛书》记载,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。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,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,经历了那么多患难,他始终没有改变,越来越坚持做自己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廷先 等.唐宋词鉴赏辞典(唐·五代·北宋)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:630-633

2、刘长贺.宋代诗词典选: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9年:368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游仙吟三十首用栩园韵 其十九

汪石青

龙鸾百队会蟠桃,冷看熙来攘往劳。座上有时吹合雅,人间何处吊离骚。

投壶未必诸天笑,衔石终看一念牢。妙手不辞稍点缀,居然忘镜又忘刀。

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 其一

宋代袁说友

虚名误壮夫,黄金变颜色。谁欤帛米谋,困此刍狗迹。

安和一榻上,精神馀笔力。我欲造之深,剧谈忘漏刻。

赠施茶僧真山二首有引 其二

明代卢龙云

文武声华并起予,翩翩丽藻照茅居。不缘净土能持法,那得丛林见异书。

收蜜蜂

宋代苏辙

空中蜂队如车轮,中有王子蜂中尊。

分房减口未有处,野老解与蜂语言。

新小滩

唐代白居易

石浅沙平流水寒,水边斜插一渔竿。
江南客见生乡思,道似严陵七里滩。

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

唐代郭澹

介胄鹰扬出,山林蚁聚空。忽闻飞简报,曾是坐筹功。
迥夜昏氛灭,危亭眺望雄。茂勋推世上,馀兴寄杯中。
喜色烟霞改,欢忻里巷同。幸兹尊俎末,饮至又从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