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冯延巳的诗 > 临江仙·冷红飘起桃花片

临江仙·冷红飘起桃花片

[五代]:冯延巳

冷红飘起桃花片,青春意绪阑珊。画楼帘幕卷轻寒,酒馀人散去,独自倚阑干。

夕阳千里连芳草,萋萋愁煞王孙。徘徊飞尽碧天云,凤笙何处,明月照黄昏。

临江仙·冷红飘起桃花片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浅红色的桃花,落英缤纷,此情此景引发了主人公青春易逝的感伤。主人公站在装饰华美的楼房里,待酒宴结束,宾客都走了,独自凭栏以解愁忧。

夕阳下芳草绵延千里,就连贵族子弟也不免烦忧。转眼间已到黄昏时分,明月下,不知何处传来的幽幽笙咽,栏前伫立着的是无语人。

注释

冷(cēng)红:淡红,这里指代桃花。

阑(lān)珊(shān):残,将尽。

画楼:装饰华美的楼房。

萋(qī)萋:草木茂盛貌。

王孙:王的子孙,后泛指贵族子弟。

凤笙(shēng):即笙。本指四寸长、十二簧的笙,因其像凤之身,故称为“凤笙”。

阑干,最早指一种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黄进德.《冯延巳词新释辑评》:中国书店,2006:45

2、陈如江.梦里不知身是客:南唐词.人民文学出版社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10:30

临江仙·冷红飘起桃花片创作背景

  中主保大二年五年,冯延巳被罢去官职,开始了三年的贬谪生涯。在抚州,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临川,远离金陵,愁绪满怀。暮春时分,冯延巳写下《临江仙·冷红飘起桃花片》以表达满腹忧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黄进德.《冯延巳词新释辑评》:中国书店,2006:45

临江仙·冷红飘起桃花片鉴赏

  起句“冷红飘起桃花片,青春意绪阑珊。”昭示人们已到了暮春三月,春天即将过去,象喻着南唐小朝廷的败落已初露端倪。

  “画楼帘幕卷轻寒”,象喻富丽堂皇的宫室已包孕着难以摆脱的令人寒心的隐患。酒余人散后,由喧闹归于寂静,更增添了主人公孤寂的心绪,独自凭栏以解愁忧。

  “夕阳千里连芳草,萋萋愁煞王孙。”紧承上片,叙写远眺所见。夕阳下芳草绵绵,牵动着主人公的愁绪。

  最后两句“凤笙何处,明月照黄昏”点明时间已由夕阳转到了黄昏,主人公在栏前凭望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。溶溶月光下,主人公独自一人凭栏忧伤。整个境界是那么的静谧、孤凄、又带着难以言说的忧愁和感伤。

 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写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。词中的忧愁,写来迷茫朦胧,含而不露。词中的忧愁“闲情”,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,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。《临江仙·冷红飘起桃花片》是言情之作,突破了词人一己抒怀的迹象,开始触及人生的苦闷,咏叹世事的坎坷,不期然地揭示出人生路上多困难,自己独自面对需要归属的人生哲理。

冯延巳简介

唐代·冯延巳的简介

冯延巳

冯延巳 (903--960)又名延嗣,字正中,五代广陵(今江苏省扬州市)人。在南唐做过宰相,生活过得很优裕、舒适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,文人的气息很浓,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。宋初《钓矶立谈》评其“学问渊博,文章颖发,辩说纵横”,其词集名《阳春集》。

...〔 ► 冯延巳的诗(156篇)

猜你喜欢

关山月

明代薛蕙

迢递关山道,凄凉霜露时。如何秦地月,亦自到天涯。

切切胡笳怨,萧萧边马悲。高楼有思妇,苦乐讵相知。

次韵何茂恭重阳前二日见过

宋代喻良能

西风篱落兴悠然,秋影横江雁帖天。

短发未成吹帽饮,高吟先赠把茱篇。

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 其一

宋代袁说友

虚名误壮夫,黄金变颜色。谁欤帛米谋,困此刍狗迹。

安和一榻上,精神馀笔力。我欲造之深,剧谈忘漏刻。

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

宋代刘克庄

凉州贼烧洛阳宫,黄屋迁播侨邺中。兵驱椒房出复壁,帝不能救忧及躬。

台下役夫皆菜色,台上美人如花红。九州战血丹野草,不闻鬼哭闻歌钟。

渡钱塘七首 其七

明代胡应麟

坐拥轻桡入乱山,蓬莱东望彩云閒。麻姑是处堪携手,重叠秋江倚翠鬟。

春郊书事

区越

暮叩禅门僧落落,早行江北路漫漫。草根已茁灵坤暖,霜雪犹铺旷野寒。

年事又随忙里过,此心那得静中安。龙溪一曲春堪老,南望归心已万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