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韩愈的诗 > 广宣上人频见过

广宣上人频见过

[唐代]:韩愈

三百六旬长扰扰,不冲风雨即尘埃。

久惭朝士无裨补,空愧高僧数往来。

学道穷年何所得,吟诗竟日未能回。

天寒古寺游人少,红叶窗前有几堆。

广宣上人频见过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广宣上人一年到头不停地来拜访我,风雨无阻灰尘也难挡。

一直都很惭愧对朝中大臣没有什么助益,也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。

经年累月学习儒家圣人之道却没有太多的收获,整日吟诗也顾不上回到住所。

天气寒冷寺庙中的游人很少,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。

注释

广宣上人:生平不详。上人,对僧侣的尊称。

三百六旬:一年到头,这里是经常之意。扰扰:忙乱的样子。

冲:冒过,撞过。

惭:一作“为”。朝士:朝官。裨(bì)补:有所补益。

道:这里指儒家之道。

回:回来,或者理解为回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孙建军等主编.《全唐诗》选注 (1-16册):线装书局,2002.01:2722

2、张敏杰,张瑞麒编著.韩愈:五洲传播出版社,2008.07:69-73

广宣上人频见过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(814),此时诗人在京城任职。广宣上人是一位很活跃的诗僧,以诗文和京城中的士大夫结交。诗人对广宣上人的频频造访甚感厌烦,因此写下了这首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敏杰,张瑞麒编著.韩愈:五洲传播出版社,2008.07:69-73

韩愈简介

唐代·韩愈的简介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...〔 ► 韩愈的诗(357篇)

猜你喜欢

题曲水阁

宋代刘述

面势俯岩隈,雕轩映水开。

云从栋间出,人自鉴中来。

沈侍郎七十诗

明代罗玘

阳羡城边水,征西庙后山。气应作云雨,公独住中间。

昔道九州隘,今随一鹤閒。且当熙皞日,春酒驻酡颜。

元月三十夜 其一

卢青山

穷天无月有苍寒,愁绪牵缠绕管端。散入乾坤封畛外,收回方寸芴芒间。

人和梦去千千里,岁拽衰来望望然。多谢雄鸡解催旦,为余一唱裂肠肝。

花园即事呈常

唐代赵嘏

烟煖池塘柳覆台,百花园里看花来。烧衣焰席三千树,破鼻醒愁一万杯。

不肯为歌随拍落,却因令舞带香回。山公仰尔延宾客,好傍春风次第开。

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五

宋代汪元量

销金帐下忽天明,梦里无情亦有情。

何处乱山可埋骨,暂时相对坐调笙。

秋村十二咏 其十二 筑圃

清代成鹫

瓜熟已除架,苋乾无复蔬。何当灌园罢,又是筑场初。

晴日迟收稻,中田早结庐。自来勤动惯,不敢废耕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