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益的诗 > 度破讷沙二首

度破讷沙二首

[唐代]:李益

眼见风来沙旋移,经年不省草生时。

莫言塞北无春到,总有春来何处知。

破讷沙头雁正飞,鸊鹈泉上战初归。

平明日出东南地,满碛寒光生铁衣。

度破讷沙二首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在沙漠上风一吹,看那沙尘满天飞旋,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吧。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天到来,但由于遍地风沙,不见青草,纵有春天到来,一切没有变化,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?

在破讷沙漠上大雁正在飞翔,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。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。在广袤的平沙之上,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,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,在日照下寒光闪闪。

注释

破讷(nè)沙:系沙漠译名,亦作“普纳沙”(《新唐书·地理志七》)。

沙旋移:沙尘飞旋,沙丘移动。

不省(xǐng):谓未见过。唐杜甫《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》诗之二:“黑鹰不省人间有,度海疑从北极来。”

莫言:不要说。一作“无端”。塞北:指长城以北,泛指中国北边地区。到:一作“色”。

总有:虽然有;即使有。总,通“纵”。

沙头:沙漠上。

鸊(bì)鹈(tí)泉:泉水名。唐时在丰州西受降城北(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)。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,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。

平明:犹黎明。天刚亮的时候。《荀子·哀公》:“君昧爽而栉冠,平明而听朝。”

碛(qì):水中沙堆,引申为沙漠。铁衣:用铁甲编成的战衣。《乐府诗集.木兰诗》:“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412

度破讷沙二首创作背景

  这两首诗是边塞诗人李益过陕西破讷沙漠时创作的。第一首诗是在一年春天李益在沙漠遇上了沙尘暴时写下的。第二首诗则是为唐与回鹘交战而作。唐宪宗元和初,回鹘曾以骑兵进犯,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,诗主要是概括了这样的历史内容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周啸天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706-707

李益简介

唐代·李益的简介

李益
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 唐代诗人,字君虞,祖籍凉州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),后迁河南郑州。大历四年(769)进士,初任郑县尉,久不得升迁,建中四年(783)登书判拔萃科。因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以边塞诗作名世,擅长绝句,尤其工于七绝。

...〔 ► 李益的诗(183篇)

猜你喜欢

文举司理以鸂鶒一双见遗作诗为谢

宋代喻良能

五采斓斑好毛羽,金沙石砾映毰毸。

我无御史西台望,安用一双鸂鶒来。

次韵良佐歇心歌三首

宋代陶梦桂

一生受用燕营窠,百岁光阴马驻坡。

晚境喜无干己事,故人远寄歇心歌。

从驾观讲武诗

南北朝庾信

校战出长杨。

兵栏入鬬场。

珍禽亭

唐代胡宿

仁人坐高斋,忘机宅真粹。鱼鸟沐馀恩,树石蒙善气。

珍哉岛上禽,托身良得地。

题张子正运使所藏杨德懋山居老闲图仍次元韵四首 其四

南北朝王寂

张侯诗敏落黄閒,杨丈规摹逼老关。二妙通灵恐仙去,夜窗风雨要防闲。

次韵杨廷秀求近诗

宋代王庭圭

闻说学诗如学仙,怪来诗思渺无边。自怜犹裹痴人骨,岂意妄得麻姑鞭。

曾似千军初入阵,清于三峡夜流泉。只今老钝无新语,枫落吴江恐误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