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纳兰性德的诗 > 踏莎美人·清明

踏莎美人·清明

[清代]:纳兰性德

拾翠归迟,踏春期近,香笺小迭邻姬讯。樱桃花谢已清明,何事绿鬟斜亸、宝钗横。

浅黛双弯,柔肠几寸,不堪更惹其他恨。晓窗窥梦有流莺,也觉个侬憔悴、可怜生。

踏莎美人·清明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游春晚归,郊游的日子临近,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:樱桃花落,已是清明时节,干嘛不精心梳妆一番出门呢!

一双淡眉弯弯,一副柔肠几寸,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。莺儿掠过清晨的窗外,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,婉转的叫声仿佛在说:这个人如此憔悴,可怜可怜。

注释

①踏莎美人:顾贞观的自度曲,一半《踏莎行》,一半《虞美人》。

②拾翠: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,后多指妇女游春。语出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或采明珠,或拾翠羽。”

③踏青:清明前后到野外去观赏春景。

④香笺:即信笺。因少女之手,散发香气,故云香笺。

⑤邻姬:邻家女子。讯,通“信”。

⑥绿鬟(huán):乌黑发亮的头发;斜亸(duǒ):斜斜地垂下来。

⑦浅黛:用黛螺淡画的眉毛

⑧个侬:这人或那人。

⑨生:用于形容词词尾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纳兰性德,徐燕婷,朱惠国.纳兰词评注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14.01:第264页

2、(清)纳兰性德著;聂菁菁主编.纳兰词全编全赏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3.11:第264页

踏莎美人·清明创作背景

  古代有游春的习俗,多选在清明时节,纳兰为了借用女性口吻来描述一个生活片段,于是以此为题而作下这首咏节令之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中国《金瓶梅》研究会编.金瓶梅研究 第11辑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5.07:第115页

纳兰性德简介

唐代·纳兰性德的简介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...〔 ► 纳兰性德的诗(218篇)

猜你喜欢

夜坐

宋代陆游

怀抱何萧爽,凉风扫郁蒸。

寒蛩喧败草,饥鼠啮枯藤。

立秋前荷溪

清代戴亨

书斋西数武,别有远尘天。芒履偶然到,沧洲久自专。

藤萝垂暮雨,桑柘起疏烟。景色新秋近,轻凉亦可怜。

伍牧

元代张翥

苦战勤王事,精魂泣鬼雄。坏城兵气黑,遗镞血花红。

故老谈亡国,明时录死忠。长吟一搔首,落日鸟呼风。

题光泽卷三首 其二 红梅图

明代黄衷

梁园无此种,上苑几年移。独抱冰霜骨,休誇粉腻姿。

春风吹蕊蒂,绛雪缀繁枝。写向王孙赠,能深玉叶思。

偈六十九首 其六十五

宋代释道宁

摩竭正令,未免崎岖。少室垂慈,早伤风骨。腰囊挈锡,辜负平生。

炼行灰心,递相钝致。争似春雨晴,春山青。白云三片五片,黄鸟一声两声。

颂古九首

宋代释梵思

摘杨花,摘杨花,

打鼓弄琵琶。昨日栽笳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