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赵仲穆临李伯时凤头骢图
						[元代]:冯子振
	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		 洪崖先生住西山,移宅深密逃人寰。幅巾乌靴腰角带,阔袖袍色浓岚斑。
一筇九节相携惯,矮干家僮蕉扇攀。崎岖步武转蹒跚,皂服轻袪行计办。
一僮肩裸鞚白骡,俊驶难驭驰坡陀。后鞦侧畔跷足势,奈尔决骤奔倾何。
蓝衫只手操鞭逐,席帽背擎无世俗。一僮未了一僮催,高束文书赤双足。
一僮绿袂麻屦觕,臂挑庄叟大瓠壶。先生家具即此是,焉用检校随身符。
豫章穹岩钥幽谷,雨捲云飞雾如沐。神仙狡狯踪迹奇,写到吴兴赵氏屋。
谁传画卷秦淮边,妙意拾得希徵怜。海翁一见心缱绻,赠以菊径归田篇。
玉禾自熟犁锄废,黄犊乌犍有馀地。雪骡水草久驯良,却后千年丹发匮。
  
							
							 洪崖先生住西山,移宅深密逃人寰。幅巾烏靴腰角帶,闊袖袍色濃岚斑。
一筇九節相攜慣,矮幹家僮蕉扇攀。崎岖步武轉蹒跚,皂服輕袪行計辦。
一僮肩裸鞚白騾,俊駛難馭馳坡陀。後鞦側畔跷足勢,奈爾決驟奔傾何。
藍衫隻手操鞭逐,席帽背擎無世俗。一僮未了一僮催,高束文書赤雙足。
一僮綠袂麻屦觕,臂挑莊叟大瓠壺。先生家具即此是,焉用檢校随身符。
豫章穹岩鑰幽谷,雨捲雲飛霧如沐。神仙狡狯蹤迹奇,寫到吳興趙氏屋。
誰傳畫卷秦淮邊,妙意拾得希徵憐。海翁一見心缱绻,贈以菊徑歸田篇。
玉禾自熟犁鋤廢,黃犢烏犍有馀地。雪騾水草久馴良,卻後千年丹發匮。
 							 
						 
						
													
					 
					
				 
																
				
				
					
					唐代·冯子振的简介
					
					
				 冯子振,元代散曲名家,1253-1348,字海粟,自号瀛洲洲客、怪怪道人,湖南攸县人。自幼勤奋好学。元大德二年(1298)登进士及第,时年47岁,人谓“大器晚成”。朝廷重其才学,先召为集贤院学士、待制,继任承事郎,连任保宁(今四川境内)、彰德(今河南安阳)节度使。晚年归乡著述。世称其“博洽经史,于书无所不记”,且文思敏捷。下笔不能自休。一生著述颇丰,传世有《居庸赋》、《十八公赋》、《华清古乐府》、《海粟诗集》等书文,以散曲最著。 
 ...〔
				
► 冯子振的诗(112篇)				〕 
				 
				
				
					
					
						清代:
						陈忠平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田居半遗世,鹅鸭自成群。偶识成知己,时来唤采芹。
村头归野鹤,山角响孤云。薄醉浑难觉,悠然戴夕曛。
 
						  田居半遺世,鵝鴨自成群。偶識成知己,時來喚采芹。
村頭歸野鶴,山角響孤雲。薄醉渾難覺,悠然戴夕曛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宋代:
						陆游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湖边一夜霜,庭树无秋声。懒不近笔砚,何以纾幽情。
但有一睡耳,展转无由成。起拥地炉暖,坐待天窗明。
 
						  湖邊一夜霜,庭樹無秋聲。懶不近筆硯,何以纾幽情。
但有一睡耳,展轉無由成。起擁地爐暖,坐待天窗明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
					
					
						明代:
						释今无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愿乞金刚四座高,长年一册压方袍。问人每爽朱提约,在我殊怜白首劳。
念佛有时行玉兔,抡材真欲踞金鳌。神宗旧事偏能忆,閒共诸僧说海涛。
 
						  願乞金剛四座高,長年一冊壓方袍。問人每爽朱提約,在我殊憐白首勞。
念佛有時行玉兔,掄材真欲踞金鳌。神宗舊事偏能憶,閒共諸僧說海濤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清代:
						叶静宜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青帝留难住,金铃护不胜。落花飞絮怨飘零。试听燕莺都作断肠声。
风雨年年恨,闲愁日日萦。绿章无路乞通明。辜负养花天气惜花情。
 
						  青帝留難住,金鈴護不勝。落花飛絮怨飄零。試聽燕莺都作斷腸聲。
風雨年年恨,閑愁日日萦。綠章無路乞通明。辜負養花天氣惜花情。
 
					 
									 
				
					
					
						明代:
						文徵明
					
					
					
					
						 短榻无聊拥败绨,开门深雪压檐低。苍松白石寒相照,曲巷斜桥去欲迷。
舞态不禁风脉脉,羁怀都似鸟凄凄。小山诗思清如许,不见高人出剡溪。
 
						  短榻無聊擁敗绨,開門深雪壓檐低。蒼松白石寒相照,曲巷斜橋去欲迷。
舞态不禁風脈脈,羁懷都似鳥凄凄。小山詩思清如許,不見高人出剡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