骇人听闻
骇人听闻 (駭人聽聞 ) 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hài rén tīng wén,骇人听闻是贬义词。。。。

拼音读音
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
怎么读
注音ㄏㄞˋ ㄖㄣˊ ㄊ一ㄥ ㄨㄣˊˊ
繁体駭人聽聞
出处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》:“浙中近年怪论百出,骇人听闻,坏人心术。”
例子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,献媚于世主之前,致令时序颠倒,骇人听闻。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六回)
正音“骇”,不能读作“hái”。
用法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辨形“骇”,不能写作“赅”。
辨析骇人听闻和“耸人听闻”、“危言耸听”;都含有“使人听了吃惊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骇人听闻重在“骇”字;“耸人听闻”重在“耸”字;“危言耸听”则重在“言”字。
谜语谨防隔墙有耳
近义词危言耸听、耸人听闻
反义词司空见惯
英语astounding; appalling
俄语чудóвищный
日语聞く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
德语haarstrǎubend(schreckenerregend)
法语effroyable(épouvantable)
※ 成语骇人听闻的拼音、骇人听闻怎么读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成语大全提供。
在线汉字转拼音
※ 与(骇人听闻)相关的成语及拼音:
金戈铁马 | 金戈:金属制的戈;铁马:披有铁甲的马。挥动金戈;骑着铁马。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。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。 |
鸣锣开道 | 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 |
风流人物 | 风流:指英俊的;杰出的。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、有影响的人物。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。 |
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 |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。 |
因材施教 | 因:根据;材:资质;施:施加;进行;教:教育。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、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。 |
瓮中之鳖 |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;逃跑不了的东西。瓮:大坛子;鳖:甲鱼。 |
出师无名 |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。 |
反复无常 | 反复;颠过来倒过去;无常:没有常态。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。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。 |
处之泰然 | 处:处理;对待;之:代词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着镇定。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。也作“泰然处之”。 |
逢人只说三分话 | 逢:遇见。指人与人互相欺瞒,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不僧不俗 | 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伦不类。 |
今来古往 | 犹古往今来。 |
不费吹灰之力 |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 |
半吊子 | 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 |
挖空心思 | 形容费尽心计;想尽一切办法。 |
诈奸不及 | 犹言十分奸诈。 |
败俗伤风 |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。 |
走南闯北 |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闯荡。 |
公才公望 | 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专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凹凸不平 |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。 |
流里流气 | 举止轻浮,品行不端。 |
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|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,混一天算一天,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。 |
交臂历指 | 交臂:两手反缚;历指:古代拶指的刑罚。象罪犯两手反缚、受拶指的刑罚一般。形容痛苦万状,毫无自由。 |
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 | 加诸膝:放在膝盖上;坠诸渊:推进深渊。指不讲原则,感情用事,对别人的爱憎态度,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。 |
香火姻缘 |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最近成语拼音查询:
更多成语的拼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