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斩后闻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,然后再报告帝王。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,造成既成事实,然后再向上级报告。
出处元·无名氏《十探子》第三折:“今奉圣人的命,敕赐势剑金牌,教小官便宜行事,先斩后闻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xiān zhǎn hòu wén
注音ㄒ一ㄢ ㄓㄢˇ ㄏㄡˋ ㄨㄣˊ
感情先斩后闻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办事。
近义词先斩后奏、先断后闻、先行后闻
英语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一手遮天(意思解释)
- 以文乱法(意思解释)
- 旁敲侧击(意思解释)
- 一路风尘(意思解释)
- 遏恶扬善(意思解释)
- 骄生惯养(意思解释)
- 力小任重(意思解释)
- 僧多粥少(意思解释)
- 以小见大(意思解释)
- 刻骨铭心(意思解释)
- 进本退末(意思解释)
- 晓以大义(意思解释)
- 敏而好学(意思解释)
- 夫唱妇随(意思解释)
- 抛砖引玉(意思解释)
- 牝鸡司晨(意思解释)
- 知其不可而为之(意思解释)
- 不置可否(意思解释)
- 令人作呕(意思解释)
- 便还就孤(意思解释)
- 时不我待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热气腾腾(意思解释)
- 气味相投(意思解释)
- 偶语弃市(意思解释)
- 背乡离井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慌不择路(意思解释)
※ 先斩后闻的意思解释、先斩后闻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歌功颂德 | 颂扬功绩和德行。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。功:功绩。德:德行。 |
以文乱法 | 文:指儒家的经典。引用儒家的经典,非议国家法令。 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
失魂丧胆 | 形容极度恐慌。 |
自我批评 |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。 |
见多识广 | 识:知道。看到的多;知道的广。形容资格较老;经验丰富;知识广博。 |
紫陌红尘 | 紫陌:京城的道路;红尘:尘埃。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,尘土飞扬。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。 |
穷家富路 | 指居家应节俭,出门则要多带盘缠,免遭困窘。 |
进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节。指重视根本、主要的东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严明法纪。 |
喟然长叹 | 喟然:叹气的样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。 |
悬崖勒马 |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勒:收住缰绳。 |
逆来顺受 | 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雨散风流 | 比喻离散。 |
鸿儒硕学 | 鸿儒:大儒;硕学:有很多学问的人。泛指学识渊博、造诣很深的学者。 |
徇私舞弊 |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;做不合法规的事。徇:依从;舞弊: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。 |
今是昨非 | 现在是对的;过去错了。 |
兴高采烈 | 兴致高;精神饱满。采:精神;烈:强烈;旺盛。 |
有求必应 | 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 |
卑鄙龌龊 | 龌龊:肮脏。品行恶劣下流。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千真万确 | 真:真实;确:确实。形容情况非常确实。 |
雅俗共赏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“雅人”;把没文化的人称“俗人”;赏:欣赏。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。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为各种人所接受。 |
霜露之悲 |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诸如此类 |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。指与上述同类的。诸:一些;许多;如:像。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