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琴而治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以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“政简刑清”的统治效果。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
出处《吕氏春秋·察贤》:“宓子贱治单父,弹鸣琴,身不下堂,而单父治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íng qín ér zhì
注音ㄇ一ㄥˊ ㄑ一ㄣˊ ㄦˊ ㄓˋ
繁体鳴琹而治
感情鸣琴而治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绘影绘声(意思解释)
- 初出茅庐(意思解释)
- 苦尽甘来(意思解释)
- 亦复如是(意思解释)
- 靡所底止(意思解释)
- 有去无回(意思解释)
- 皮开肉绽(意思解释)
- 以身试法(意思解释)
- 一干二净(意思解释)
- 促膝谈心(意思解释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释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释)
- 飞檐走壁(意思解释)
- 罪上加罪(意思解释)
- 孝子贤孙(意思解释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释)
- 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目无全牛(意思解释)
- 胆大心小(意思解释)
- 不在话下(意思解释)
- 不合时宜(意思解释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释)
- 驾轻就熟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无计可施(意思解释)
- 饿殍遍野(意思解释)
- 惹是生非(意思解释)
- 服气吞露(意思解释)
※ 鸣琴而治的意思解释、鸣琴而治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音信杳无 | 没有一点消息。 |
物尽其用 |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,都要尽量利用。指充分利用资源,一点不浪费。 |
上下其手 | 比喻暗中勾结;随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|
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劳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
三人行,必有我师 | 三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。指应该不耻下问,虚心向别人学习。 |
百无一是 | 是:对的;正确的。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。 |
吃不了兜着走 |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目不斜视 | 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 |
度己失期 |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。 |
粗服乱头 | 粗服:粗布衣服;乱头:蓬头乱发。形容不讲究修饰。 |
恶醉强酒 | 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心上心下 | 形容心神不安。 |
手不释书 | 犹手不释卷。 |
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立竿见影 |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见功效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双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故态复萌 |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逢人说项 |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|
纵横四海 | 纵横:奔驰无阻。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比喻无敌于世。 |
坑坑洼洼 |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,高高低低。 |
他山之石 | 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、错误的外力。 |
死胡同 |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。比喻绝境、绝路。 |
随俗雅化 |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。 |
为万安计 | 为绝对安全着想。 |
举措不当 | 举措:举动,措置。指行动措施不得当。 |
角巾东路 | 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