弭耳受教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弭耳:温驯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听话
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,作个引线,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ǐ ěr shòu jiào
注音ㄇ一ˇ ㄦˇ ㄕㄡˋ ㄐ一ㄠˋ
感情弭耳受教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;指非常驯服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引物连类(意思解释)
- 合浦珠还(意思解释)
- 章甫荐履(意思解释)
- 故家乔木(意思解释)
- 火树银花(意思解释)
- 酒囊饭袋(意思解释)
- 志满意得(意思解释)
- 举重若轻(意思解释)
- 不僧不俗(意思解释)
- 抛砖引玉(意思解释)
- 快心满志(意思解释)
- 沤沫槿艳(意思解释)
- 经纬天地(意思解释)
- 欺善怕恶(意思解释)
- 生公说法(意思解释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释)
- 共商国是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将夺固与(意思解释)
- 打情卖笑(意思解释)
- 如痴如醉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迷离惝恍(意思解释)
- 唯利是图(意思解释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释)
- 虑周藻密(意思解释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释)
- 色厉内荏(意思解释)
※ 弭耳受教的意思解释、弭耳受教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豆萁燃豆 | 比喻兄弟相残。 |
床上安床 | 比喻不必要的重叠。 |
回心转意 | 回、转:掉转、扭转;心、意:心思。重新考虑;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。 |
不二法门 | 不二:唯一的;法门:修行的门径。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。 |
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劳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。 |
将功补过 | 将:拿;补:补偿。用功劳补偿过错。 |
扬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长条旗子。舞动着幡,敲打着鼓。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。 |
三人行,必有我师 | 三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。指应该不耻下问,虚心向别人学习。 |
没里没外 | 里外不分,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己溺己饥 |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今是昨非 | 现在是对的;过去错了。 |
婆婆妈妈 | 形容人动作琐细,言语罗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|
生公说法 | 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,世称生公。竺道生解说佛法,能使顽石点头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画地为牢,议不入 | 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 |
打情卖笑 | 打情骂俏,指男女调情。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狼吞虎咽 |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。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形影相随 |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。形容关系密切;永不分离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诉别人。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。 |
前赴后继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冲上去了;后面的紧跟上来。形容不断投入战斗;奋勇冲杀向前。 |
无穷无尽 | 穷、尽:完。没有尽头;没有限度。 |
半新不旧 | 半:二分之一。指不新不旧。 |
赤胆忠心 | 赤:赤诚、真诚;忠:忠诚。形容很忠诚;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胆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