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郐下无讥郐下无讥的意思
kuàixià

郐下无讥



郐下无讥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后以“郐下无讥”言其微不足道。

出处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

例子陈大樽《明诗选》于万历以下,如汤义仍、曹能始不愧作者,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,此则大误。清·陈田《明诗纪事辛签·曹学佺》


基础信息

拼音kuài xià wú jī

注音ㄎㄨㄞˋ ㄒ一ㄚˋ ㄨˊ ㄐ一

繁体鄶下無譏

感情郐下无讥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值一提。

近义词自郐以下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郐下无讥的意思解释、郐下无讥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
成语接龙(顺接)
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穷光蛋 指贫苦人民。
干净利落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。令人爽心悦目。也形容动作熟练、敏捷准确。
逍遥法外 不受拘束。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;仍然自由自在。
旁若无人 旁:旁边;若;好像。身边好像没有人。形容自视高大;态度傲慢。也形容态度自然、镇静自如的样子。
响答影随 如应声和答、形影相随。比喻两者紧密相连。
一钱太守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。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。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
枝对叶比 枝叶相对并列。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。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
又红又专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,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。
功成名就 功:功业。就:达到。功绩取得了,名声也有了。
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;现多指死亡。
下临无地 临:居高处朝向低处。从高往下看,望不见底。形容地势极其陡峭。
以弱制强 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
闭关自守 守:防守。封闭关口;并加以防守;不跟外界往来。也比喻因循守旧;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。
有权有势 势:地位和权力。既有权力,又有地位。
敷衍了事 敷衍:将就应付;不认真。了:了结。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。指做事不认真;缺乏责任心。
夷为平地 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
目眩心花 眩:眼花;花:模糊不清。眼花缭乱,心神迷乱。
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
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,言语罗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
秽德垢行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。
不置可否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
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
兵戎相见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
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,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。
立竿见影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见功效。
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