箕帚之使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持箕帚,以供扫除之役。借作己妻之谦称。
出处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,先生曰:‘臣有箕帚之使,愿入计之。’”
基础信息
拼音jī zhǒu zhī shǐ
注音ㄐ一 ㄓㄡˇ ㄓ ㄕˇ
感情箕帚之使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指妻子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穷年累世(意思解释)
- 谨小慎微(意思解释)
- 不屑一顾(意思解释)
- 响答影随(意思解释)
- 将功补过(意思解释)
- 夜深人静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陈言务去(意思解释)
- 慌里慌张(意思解释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释)
- 酒后茶余(意思解释)
- 俭以养德(意思解释)
- 目眩心花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异途同归(意思解释)
- 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之子于归(意思解释)
- 断织劝学(意思解释)
- 兵戎相见(意思解释)
- 才高七步(意思解释)
- 充耳不闻(意思解释)
- 竹篮打水一场空(意思解释)
- 半新不旧(意思解释)
- 纷红骇绿(意思解释)
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- 师严道尊(意思解释)
- 入文出武(意思解释)
※ 箕帚之使的意思解释、箕帚之使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卬首信眉 | 信,通“伸”。昂首伸眉。形容意气昂扬,不随波逐流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严明法纪。 |
安安静静 | 指没有声音,没有吵闹和喧哗。 |
喟然长叹 | 喟然:叹气的样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。 |
不分青红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|
人心归向 | 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|
皮开肉绽 | 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。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。 |
雄心壮志 | 伟大的理想;宏伟的志愿。 |
火烛银花 | 犹火树银花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 |
夷为平地 | 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 |
公才公望 | 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 |
摧身碎首 | 即粉身碎骨。 |
分门别类 | 门:类;别:区别。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。 |
读书种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 |
尽诚竭节 | 诚:忠诚。节:气节,义节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。亦作“尽节竭诚”、“尽心竭诚”、“尽忠竭力”、“尽忠竭诚”、“尽忠竭节”、“竭忠尽节”。 |
稳如泰山 | 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形影相随 |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。形容关系密切;永不分离。 |
故态复萌 |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无穷无尽 | 穷、尽:完。没有尽头;没有限度。 |
举足轻重 | 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 |
势在必行 | 行:做。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,必须采取行动。 |
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 | 谚语。原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 |
西学东渐 | 渐:流入。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。 |
拆东墙补西墙 | 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|
善自为谋 | 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。 |
变化无方 | 方:方向,引申为准则。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。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,变化多端。 |
以身作则 | 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 |
亡羊补牢 |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