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人之缄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。
出处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古之慎言人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jīn rén zhī jiān
注音ㄐ一ㄣ ㄖㄣˊ ㄓ ㄐ一ㄢ
繁体金人之緘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斗筲之人(意思解释)
- 圆颅方趾(意思解释)
- 小人得志(意思解释)
- 定时炸弹(意思解释)
- 轮焉奂焉(意思解释)
- 冷若冰霜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顾(意思解释)
- 严刑峻法(意思解释)
- 鹤立鸡群(意思解释)
- 患难与共(意思解释)
- 顾后瞻前(意思解释)
- 正身明法(意思解释)
- 男女授受不亲(意思解释)
- 动荡不定(意思解释)
- 当机立断(意思解释)
- 平淡无奇(意思解释)
- 快心满志(意思解释)
- 捞一把(意思解释)
- 角巾素服(意思解释)
- 色中饿鬼(意思解释)
- 己溺己饥(意思解释)
- 徇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指手划脚(意思解释)
- 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(意思解释)
- 画地为牢,议不入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(意思解释)
- 家无儋石(意思解释)
※ 金人之缄的意思解释、金人之缄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浑然一体 | 浑然:完整不可分。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。 |
假公济私 | 假:借;济:补益;助。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。 |
易子而教 | 易:交换。交换孩子进行教育。 |
进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节。指重视根本、主要的东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
连编累牍 | 牍:古代写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长。 |
目不转睛 |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转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心直口快 | 性情直爽;有话就说。直:直爽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 |
心烦意乱 |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不宁唯是 | 宁:请助词,无义;唯:只是;是:这样。不只是这样。即不仅如此。 |
心服口服 |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连声叫苦。 |
过甚其词 | 话说得太过分;与实际不相符。 |
脸黄肌瘦 | 脸色黄,肌体瘦。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。 |
群山四应 |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
甘拜下风 |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认不如对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
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 | 谚语。原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 |
阿时趋俗 | 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 |
一弹指顷 | 手指一弹的时间。比喻时间极短暂。 |
二缶钟惑 | 二:疑,不明确;缶、钟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 |
纲举目张 | 纲;鱼网上的总绳;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。目:网眼;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;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。也比喻条理分明。 |
貌合神离 | 貌:外表;神:内心。指外表上一致;内心里不一样。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;而实际上各怀心思。 |
墨汁未干 |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。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(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)。 |
连篇累牍 | 连:连接;篇、牍: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;累:重叠、堆积。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。形容文辞冗长。 |
夫荣妻贵 | 荣:本指草木茂盛;比喻兴盛显达。丈夫荣耀显达;妻子也跟着尊贵起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