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食其果的成语故事

拼音zì shí qí guǒ
基本解释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。形容自己做坏事;自己受害。
出处茅盾《〈呼兰河传〉序》:“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。
自食其果的典故
宋朝时期,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,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,于是对他不理不睬,态度非常不礼貌。这个时候,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,那位和尚看他穿著打扮非常气派,便立刻满脸笑容、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。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,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,愤怒地问和尚说:“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,而对他又那么好呢?”
和尚口才很好,说:“你误解了!我表面上对他客气,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;而内心对他客气的,就没必要表面客气。”
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,一怒之下,向和尚的头上打去,说道:“按照你的逻辑,打你就是爱你,不打你就是恨你,那么我只好打你了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自食其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非同小可 | 元 关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人命事关天关地,非同小可!” |
衣锦褧衣 | 《诗 卫风 硕人》:“硕人其颀,衣锦褧衣。”又《诗 郑风 丰》:“裳锦褧裳,衣锦褧衣。叔兮伯兮,驾予与归。” |
小人得志 |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为谢晦檄京邑》:“若使小人得志,君子道消。” |
混淆是非 | 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 |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9回:“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。我为隋臣,不能匡救君恶,致被逆贼所弑,不能报仇,而事别主,何面目立于世乎?” |
眼空一世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 |
莫衷一是 |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 |
颠沛流离 | 宋 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,保有之难也,而共振显之。” |
严阵以待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 |
以权谋私 |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