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足之戒的成语故事


止足之戒

拼音zhǐ zú zhī jiè

基本解释止:懂得适可而止;足:知道满足;戒:戒心。指要以知止和知足为戒,不要不知满足。

出处南朝·梁·任荤《王文宪集·序》:“安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止足之戒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止足之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默默无闻 明 李桢《剪灯余话》:“而使之昧昧无闻,安得不饮恨于九泉,抱痛于百世哉?”
短褐不全 唐·卢照邻《对蜀父老问》:“藜羹不厌,短褐不全,庸非贫贱乎?”
流离琐尾 《诗经 邶风 旌丘》:“琐兮尾兮,流离之子”。
自暴自弃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卬首信眉 《汉书 司马迁传》:“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,在阘茸之中,乃欲卬首信眉,论列是非,不亦轻朝廷,羞当世之士邪!”
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
一时一刻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可怜今日我无钱,一时一刻如长年。”
举世混浊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八斗之才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
断断续续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4回:“只见水面上或一朵,或两瓣,断断续续,皆有桃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