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驴非马的成语故事


非驴非马

拼音fēi lǘ fēi mǎ

基本解释不是驴;也不是马。形容走了样;什么也不像;不伦不类。

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西域传下 渠犁》:“驴非驴,马非马,若龟兹王,所谓骡也。”


非驴非马的典故

汉朝时,西域有一个龟兹国国王绛宾,在汉宣帝时多次访问汉朝,他对汉朝的文化特别喜欢,回国后大力推广汉朝的文化,这与西域的传统习俗大相径庭,人们认为他的这一套似是而非的东西是驴马杂交的骡子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非驴非马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鬼哭神嚎 《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》:“吓还不算,还逼着人‘逃难’。弄得村上鸡飞狗跳,鬼哭神嚎。”
青天霹雳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》:“我有一机直下示伊,青天霹雳,电卷星驰。”
捻神捻鬼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!”
炒鱿鱼 张贤亮《出卖“荒凉”》:“绝对听从我指示,做不到这点,立即‘炒鱿鱼’!”
说一不二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明争暗斗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
春风风人 汉 刘向《说苑 贵德》:“管仲上车曰:‘嗟兹乎,我穷必矣!吾不能以春风风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穷必矣。’”
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 谢扶民《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》:“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,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。”
不得而知 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
折臂三公 唐·刘禹锡《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》:“上车著作应来问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