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耳蹙頞的成语故事

拼音yǎn ěr cù è
基本解释蹙:皱起;頞:鼻梁。捂着耳朵,皱着鼻子。形容极其厌恶。
出处唐·柳宗元《河间妇传》:“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,闻河间之名,则掩耳蹙頞,皆不欲道之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掩耳蹙頞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掩耳蹙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反手可得 | 《荀子·非相》:“诛旦公,定楚国,如反手尔。” |
声东击西 | 唐 杜佑《通典 兵六》说:“声言击东,其实击西。” 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
易子而教 | |
金光闪闪 |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闪闪,手中雪刃辉辉。”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 |
拂袖而去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 |
主忧臣劳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 |
胆寒发竖 |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 |
万无一失 |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