邪不犯正的成语故事


邪不犯正

拼音xié bù fàn zhèng

基本解释亦作“邪不伐正”。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。

出处唐·刘束《隋唐嘉话》中卷:“臣闻邪不犯正,若使咒臣,必不得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邪不犯正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邪不犯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个人主义 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。”
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
野心勃勃 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:“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,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。”
多谋善虑 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画策》:“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,何不替我筹度一番,行了这个方便也好。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
牝鸡司晨 《尚书 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
多情善感 唐·陆龟蒙《自遣诗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难忘,只有风流共古长。”
折臂三公 唐·刘禹锡《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》:“上车著作应来问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
风俗人情 唐 杜牧《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》:“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,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