削衣贬食的成语故事


削衣贬食

拼音xuē yī biǎn shí

基本解释削:削减;贬:降低。削减衣服,降低饮食水准。比喻省吃俭用,节衣缩食

出处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时公私有余,削衣贬食,不立资遗,以班亲旧朋友为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削衣贬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削衣贬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别财异居 《宋史 太祖纪二》:“癸亥,诏:荆蜀民祖父母、父母在者,子孙不得别财异居。”
老实巴交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个一个心慈面善,全是老实巴交的。”
苦中作乐 宋 陈造《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》自注:“宰云:‘吾辈可谓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。’”
刚正不阿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一员官》:“济南同知吴公,刚正不阿。”
节用裕民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无妄之灾 《周易 无妄》:“六三,无妄之灾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灾。”
掉舌鼓唇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9回:“妆女的呈娇献媚,令人消魂;耍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”
缘悭分浅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缘悭分浅,不获再睹丰仪。”
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将功补过 《晋书 王敦传》:“当令任不过分,役其所长,以功补过,要之将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