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躬罪己的成语故事


责躬罪己

拼音zé gōng zuì jǐ

基本解释躬:自身。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。

出处《周书·武帝纪》:“集百僚于大德殿,帝责躬罪己,问以论政得失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责躬罪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责躬罪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轻而易举 《诗经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宋 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
拨云见日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见了爷爷,就是拨云见日,昏镜重磨。”
形影相顾 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省之惋愕,不解所由,形影相顾,陨越无地。”
酒囊饭袋 宋 陶岳《荆湖近事》:“马氏奢僭,诸院王子仆从烜赫,文武之道,未尝留意。时谓之酒囊饭袋。”
丑声远播 《宋书·卢陵孝献王义真传》:“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劳民伤财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旁征博引 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》:“生数典已穷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。”
源源不断 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