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则一,二则二的成语故事


一则一,二则二

拼音yī zé yī,èr zé èr

基本解释形容说话老老实实,毫不含糊。同“一是一,二是二”。

出处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则要你一则一,二则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则一,二则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则一,二则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高蹈远举 宋·王琳《野客丛书·穆生邹阳》:“穆生高蹈远举,意盖有在,逆知异日必不能免,非知几畴克尔哉。”
月明千里 南朝 宋 谢庄《月赋》:“美人迈兮音尘阙,隔千里兮共明月。”
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
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痛定思痛 唐 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
望尘莫及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赵咨传》:“复拜东海相,之官,道经荥阳,令敦煌曹暠,咨之故孝廉也,迎路谒候。咨不为留,暠送至亭次,望尘不及。”
秋水伊人 《诗经 秦风 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;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易子而教
说雨谈云 元·汤式《赏花时·送友人观光》套曲:“弄柳拈花手倦抬,说雨谈云口倦开,须发已斑白,风流顿改。”
乌合之众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