韬光晦迹的成语故事


韬光晦迹

拼音tāo guāng huì jì

基本解释韬光:把才华隐藏起来;晦迹: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。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

出处《高僧传》:“释僧同,韬光晦迹,人莫能知,居寒山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韬光晦迹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韬光晦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离题万里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其结果,往往是‘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’,仿佛像个才子,实则到处害人。”
混淆是非 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绿林豪客 唐 李涉《井栏砂宿遇夜客》诗:“暮雨潇潇江上村,绿林豪客夜知闻。”
含辛茹苦 宋 苏轼《中和胜相院记》:“无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。”
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《乌赋》:“雏既壮而能飞兮,乃衔食而反哺。”
无法无天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,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。”
杜绝言路 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
扬幡擂鼓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扬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见了。”
神出鬼入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
半吊子 丁玲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却说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种夸大,是不真实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