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悱不发的成语故事


不悱不发

拼音bù fěi bù fā

基本解释悱: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。发:启发。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,不去启发他。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。

出处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悱不发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悱不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中正无私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五辅》:“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,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。”
坐薪悬胆 《金史 术虎筠寿传》:“中都食尽,远弃庙社,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,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。”
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”
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信及豚鱼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鱼吉。信及豚鱼也。”
夫唱妇随 《关尹子 三极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妇者随。”
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?”
没里没外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,不与大人争光,凭他生的怎样,也是该打死的。”
牝鸡司晨 《尚书 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
扬威耀武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五回:“扬威耀武显神通,走石飞沙弄本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