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首贴耳的成语故事


俯首贴耳

拼音fǔ shǒu tiē ěr

基本解释俯首:低头。低着头;耷拉着耳朵。形容恭顺服从;屈卑尊从的样子。

出处唐 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若俯首帖耳,摇尾而乞怜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俯首贴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俯首贴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辱使命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寿昌大笑起来,掉头对着立群说:‘不辱使命!’”
如履薄冰 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郅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。”
明争暗斗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
谦受益,满招损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延访》:“谦受益,满招损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
半吊子 丁玲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却说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种夸大,是不真实的。”
不卑不亢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今天,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,他必须避免硬碰,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