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木萧疏的成语故事


草木萧疏

拼音cǎo mù xiāo shū

基本解释萧疏:冷落,稀稀落落。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。形容深秋景象。

出处《晋祠》:“春日黄花满山,径幽香远;秋来草木萧疏,天高水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草木萧疏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草木萧疏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混淆是非 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严阵以待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
缘悭分浅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缘悭分浅,不获再睹丰仪。”
哀而不伤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
鸿儒硕学 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
连珠炮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高廉引了人马,急去追赶,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,心中疑惑,便收转人马回来。”
本末倒置 金 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
款学寡闻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今休,款启寡闻之民也。”
室迩人遥 宋·苏轼《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》:“颜红底事发先白,室迩何妨人自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