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寻西觅的成语故事


东寻西觅

拼音dōng xún xī mì

基本解释指到处张罗。

出处《平妖传》第十回:“比及让了他罢了,又来东寻西觅,只恐还在左近,放心不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东寻西觅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东寻西觅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箪瓢屡空 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。”
长夜之饮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
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杀鸡取卵 希腊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》: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,从而一下子发大财,结果却一无所得
材轻德薄 宋 朱熹《论臧否所部守臣状》:“熹委是材轻德薄,不足取信,岂复更敢臧否人物。”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废书而叹 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余读《孟子》书,至梁惠王问‘何以利吾国’,未尝不废书而叹也。”
十羊九牧 《隋书 杨尚希传》:“所谓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
茕茕孑立 晋 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童。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