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斯蔑如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方:比拟;斯:此;蔑:无。没有谁能够与此相比的。比喻人的高尚情操。
出处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昔保衡翼殷,博陆匡汉,方斯蔑如也。”
例子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虽伊尹之执兹壹德,姬旦之光于四海,方斯蔑如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fāng sī miè rú
注音ㄈㄤ ㄙ ㄇ一ㄝˋ ㄖㄨˊ
感情方斯蔑如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动天地,感鬼神(意思解释)
- 名士风流(意思解释)
- 轻而易举(意思解释)
- 为民请命(意思解释)
- 颐指气使(意思解释)
- 苦思冥想(意思解释)
- 敏而好学(意思解释)
- 慌里慌张(意思解释)
- 快心满志(意思解释)
- 废书而叹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释)
- 有目共睹(意思解释)
- 百步穿杨(意思解释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释)
- 龙争虎斗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家无儋石(意思解释)
- 面有难色(意思解释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释)
- 超然物外(意思解释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(意思解释)
- 色厉内荏(意思解释)
- 人尽其才(意思解释)
- 冒失鬼(意思解释)
- 哀兵必胜(意思解释)
※ 方斯蔑如的意思解释、方斯蔑如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经文纬武 | 治理国家的本领,文的武的都具备。 |
反唇相稽 | 反唇:回嘴;顶嘴;稽:争论;计较。受到指责不服气;抓住对方话把;反过来责问对方。 |
弦外之响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一拥而上 |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 |
慌里慌张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。 |
蹑手蹑脚 | 蹑:放轻脚步。形容动作很轻;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;或偷偷地跟随。 |
化鸱为凤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。鸱,猫头鹰,古人以为凶鸟。语本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仇览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 |
慷慨悲歌 | 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。 |
本末倒置 | 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。 |
绘声绘影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螓首蛾眉 |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 |
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贪图眼前利益。 |
讨价还价 | 卖主要价高;买主给价低;双方要反复争议。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;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皮笑肉不笑 |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。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。 |
之子于归 | 之子:这个女子;于归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骗。欺骗自己,也欺骗别人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义不容辞 |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|
伸手不见五指 |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 |
慌不择路 |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|
困兽犹斗 | 困兽:被围困的野兽;犹:还、仍;斗:搏斗。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。 |
金玉满堂 | 金、玉:黄金和美玉。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。形容财富之多。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。 |
反戈一击 | 反:反转;调转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;尖头横刃;长柄;像矛。调转矛头;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。比喻掉转方向;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。 |
横拖倒扯 | 犹横拖倒拽。 |
经国之才 |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。 |
识时务者为俊杰 |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,是聪明能干的人。认清时代潮流势,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。 |
忠果正直 | 忠诚果断,持正刚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