槌仁提义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抛弃仁义。
出处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》:“周方槌仁提义,废礼绝乐,欲以一人私臆,扫百代名教而空之。”
例子我们决不能槌仁提义,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。
基础信息
拼音chuí rén tí yì
注音ㄔㄨㄟˊ ㄖㄣˊ ㄊ一ˊ 一ˋ
繁体槌仁提義
感情槌仁提义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(意思解释)
 - 痛定思痛(意思解释)
 - 铁郭金城(意思解释)
 - 杀手锏(意思解释)
 - 空费词说(意思解释)
 - 苦口之药(意思解释)
 - 角巾素服(意思解释)
 - 进锐退速(意思解释)
 - 目眩心花(意思解释)
 - 吉光片羽(意思解释)
 - 秽德垢行(意思解释)
 - 钿合金钗(意思解释)
 - 国无宁日(意思解释)
 - 道山学海(意思解释)
 - 舞刀跃马(意思解释)
 - 将功折罪(意思解释)
 - 恐后争先(意思解释)
 - 美人迟暮(意思解释)
 - 聪明才智(意思解释)
 - 身败名裂(意思解释)
 - 白云苍狗(意思解释)
 - 前仆后继(意思解释)
 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 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释)
 - 暴露无遗(意思解释)
 - 今夕何夕(意思解释)
 - 拆东墙补西墙(意思解释)
 - 善自为谋(意思解释)
 
※ 槌仁提义的意思解释、槌仁提义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
|---|---|
| 一路风尘 | 形容旅途辛苦。 | 
| 此一时彼一时 | 指时间不同,情况亦异,不能相提并论。 | 
| 初出茅庐 | 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 | 
| 一视同仁 | 视:看待;仁:仁爱。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。比喻平等待人;不分厚薄亲疏。 | 
| 志满意得 | 志向实现,心满意足。 | 
| 骨肉离散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 | 
| 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 
| 扬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长条旗子。舞动着幡,敲打着鼓。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。 | 
| 和风细雨 |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 | 
| 庖丁解牛 | 庖丁:厨师。厨师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;技术纯熟神妙;做事得心应手。 | 
| 困而不学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 | 
| 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 
| 青云直上 | 青云:指青天。直线上升;向高空飞腾直上。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。 | 
| 绊脚石 | 绊脚的石头,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。 | 
| 款学寡闻 | 形容学问浅、见识少。 | 
| 羽旄之美 |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。 | 
| 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 
| 唇枪舌剑 |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 | 
| 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 
| 欧风美雨 |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。 | 
| 扣人心弦 | 扣:敲打。心弦: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。也作“动人心弦”。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。 | 
| 西学东渐 | 渐:流入。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。 | 
|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。 | 
| 广开言路 |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 | 
| 势不可为 | 为:做,干。大势已去,无能为力。 | 
| 云游天下 | 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,指漫游天下。 | 
| 绝裾而去 | 绝裾:扯断衣襟。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。 | 
| 按捺不住 | 按捺:抑制;克制。指激动、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