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学审问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博:广;审:详尽细密。广泛学习,详细询问。
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bó xué shěn wèn
注音ㄅㄛˊ ㄒㄩㄝˊ ㄕㄣˇ ㄨㄣˋ
繁体博壆審問
感情博学审问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学习态度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不过尔尔(意思解释)
- 河鱼腹疾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(意思解释)
- 薄暮冥冥(意思解释)
- 止于至善(意思解释)
- 惹事生非(意思解释)
- 自食其果(意思解释)
- 语短情长(意思解释)
- 生公说法(意思解释)
- 黄耳传书(意思解释)
- 满园春色(意思解释)
- 风声鹤唳(意思解释)
- 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飞蛾扑火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哀兵必胜(意思解释)
- 豁然开朗(意思解释)
- 意惹情牵(意思解释)
- 无所用心(意思解释)
- 翼翼飞鸾(意思解释)
- 解甲归田(意思解释)
- 惊惶失措(意思解释)
※ 博学审问的意思解释、博学审问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骨肉离散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 |
意气风发 | 意气:意志和气概;风发:形容俊伟豪迈。形容气概豪迈;精神振奋。 |
炙手可热 | 炙:烤。热得烫手。比喻气焰盛;权势大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三人行,必有我师 | 三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。指应该不耻下问,虚心向别人学习。 |
龙腾虎跃 | 腾、跃:跳起;跳跃。像龙那样飞腾;像虎那样跳跃。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。也作“龙跳虎跃。” |
神出鬼入 | 出:出现。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。形容出没无常,不可捉摸。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。 |
三长两短 |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;现多指死亡。 |
困而不学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 |
败俗伤风 |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。 |
徇私舞弊 |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;做不合法规的事。徇:依从;舞弊: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。 |
罄竹难书 | 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 |
漫不经心 | 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 |
赴汤蹈火 | 赴:去;走向;汤:开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奋不顾身;不避艰险。 |
生公说法 | 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,世称生公。竺道生解说佛法,能使顽石点头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 |
珠玉之论 |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 |
比众不同 | 与大家相比,大不一样。 |
一条龙 |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,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。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。 |
将功折罪 | 将:拿;用;折:抵偿。用功劳来抵偿罪过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
公子哥儿 |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,不务正业的子弟。 |
身败名裂 | 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 |
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 | 将:统率,指挥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空腹高心 |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。形容并无真才实学。 |
千家万户 | 众多人家。 |
时运亨通 | 指时运好,诸事顺利。 |
坐以待毙 |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