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诸四夷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放:放逐;四夷: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。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。
出处鲁迅《对于批评家的希望》:“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,例如……出洋留学和‘放诸四夷’的区别,笋和竹的区别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fàng zhū sì yí
注音ㄈㄤˋ ㄓㄨ ㄙˋ 一ˊ
繁体放諸四夷
感情放诸四夷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指放逐。
近义词放诸四裔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卵与石斗(意思解释)
- 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(意思解释)
- 从俗浮沉(意思解释)
- 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(意思解释)
- 光前耀后(意思解释)
- 杨柳依依(意思解释)
- 肝胆过人(意思解释)
- 毁于一旦(意思解释)
- 学而不厌(意思解释)
- 不到黄河心不死(意思解释)
- 过而能改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偶一为之(意思解释)
- 视死如归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志(意思解释)
- 团团转(意思解释)
- 走南闯北(意思解释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释)
- 龙争虎斗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举止娴雅(意思解释)
- 短寿促命(意思解释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释)
- 充耳不闻(意思解释)
- 爱毛反裘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义不容辞(意思解释)
※ 放诸四夷的意思解释、放诸四夷是什么意思由青年有所为字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入吾彀中 | 彀:张满弓弩;彀中:指箭能射及的范围,比喻牢笼,圈套。进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内。比喻就范。 |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| 他山:别的山。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。 |
人才济济 | 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。济济:众多的样子。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。济济:众多样子。 |
体恤入微 | 同“体贴入微”。 |
杜绝言路 | 杜绝:断绝,阻塞;言路:进言之路。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,指不纳谏言。 |
有去无回 | 只有出去的,没有回来的。 |
止沸益薪 | 谓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 |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官僚主义 |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,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。 |
花拳绣腿 |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。 |
姹紫嫣红 | 姹:美丽;嫣:妖艳;美好。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。也作“嫣红姹紫”。 |
不翼而飞 | 翼:翅膀;不翼:没有翅膀。没有翅膀就飞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;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。也作“无翼而飞”。 |
扬威耀武 | 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|
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风俗人情 |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。 |
海底捞月 | 也作“水中捞月”、“海中捞月”。捞:捞取。从海中捞月亮。形容做事白费力气;根本达不到目的。 |
视死如归 |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;不怕牺牲生命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牛刀小试 | 牛刀:宰牛的刀。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。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东施效颦 |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 |
刻不容缓 | 刻:片刻;容:容许;缓:延缓;耽搁。一刻也不容许延缓。形容形势十分紧迫。 |
一窍不通 | 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牵肠挂肚 |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 |
地丑德齐 | 丑:同类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条件一样。 |
运筹帷幄 | 运筹:筹划;策划。帷幄:军中营帐。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。 |